外約叫小姐外約LINE外約PTT外約外送茶

深入塔什干 細品中亞風情
老城庫爾克達什神學院建於16世紀。

中亞的錫爾河和阿姆河之間包圍著一片河谷綠洲,此地是東西方文明交匯的十字路口,和各民族縱橫捭闔的必爭之地。19世紀,這裡曾經鼎足而立希瓦汗國(花刺子模)、布哈拉汗國和浩罕汗國。封閉弱小的地方勢力無力阻擋沙皇的炮兵,布哈拉與希瓦先後投降,浩罕頑強抵抗最終被滅,後來都併入蘇聯,現在是烏茲別克共和國。

外送茶推薦

叫小姐推薦

外約推薦

深入塔什干 細品中亞風情
塔什乾位於天山與錫爾河之間的河谷綠洲。

烏族的農商定居傳統留下許多歷史遺跡,建城2000年以上的古城有撒馬爾罕、布哈拉、塔什干、鐵爾梅茲、希瓦等。獲得烏茲別克電子簽證後,我們飛往首都塔什干。塔什干位於天山與錫爾河之間的河谷綠洲,歷史超過2500年,曾經是歐亞絲綢之路重鎮,屬於浩罕汗國。

塔什干在烏茲別克語中意為「石頭城」,因地處山麓沖積扇一帶,有巨大卵石。1865年沙俄占領塔什干,1924年成為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首都,今天是中亞最大的城市,既有穆斯林風情,又被蘇俄化,奔放的世俗與宗教文明交融出層次豐富的時空。

深入塔什干 細品中亞風情
賣琴的大媽用自己製作的冬不拉琴邊彈邊唱民歌。

瓊蘇巴扎 老城風情濃厚

塔什干機場和地鐵位居中亞第一,擁有中亞唯一的高速鐵路,由西班牙承建。1977年地鐵就通車了,因為地鐵也用作戰爭時的防空洞,執行40年的拍照禁令2018年才取消,深埋地下70、80米的建築藝術終於昭示它的美麗。我們坐地鐵遊覽城市,快捷便宜。地鐵站很漂亮,各有設計主題和裝飾。有的用圓拱形穹頂和藍色瓷磚裝飾,讓人聯想到清真寺;有站用歐式枝形吊燈、大理石和裝飾壁畫,堂皇富麗。

深入塔什干 細品中亞風情
塔什乾每個地鐵站的設計涵蓋不同主題,融合伊斯蘭文化。

深入塔什干 細品中亞風情
瓊蘇巴扎裡手工作坊生產的刀具、銅壺。

時空跨越千年,古道駝鈴早已遠去,老城區凝聚中亞2000年文化及歷史遺跡。地鐵Chorsu站出來就是老城中心瓊蘇巴扎。這是塔什干最古老的市場和手工商品集散地,充滿了世俗風情和煙火氣息,隱藏著首都真實的靈魂。

室內室外一眼望不到頭的店鋪攤位,毛驢馱著貨物穿梭其間。包羅萬象的商品有的翻越了萬水千山,有的就產自市場裡迴蕩著叮噹響聲的作坊。工匠邊忙著手裡的活計,邊賣棗木雕、刺繡品、皮畫、金銀器皿、陶器地毯等。烏國最常用的紙幣是面值1000索姆,一美元兌換8400索姆,每次換匯都拿到磚頭厚一大疊,商人練就了快速點鈔的絕技。走在大巴扎,感受到塔什干古老隱祕的傳奇。

15世紀末期,大航海時代開始,塔什干失去貿易中轉站的作用,烏國成了封閉的農業國,保留了伊斯蘭與中亞傳統文化與技藝的精華。俄國人將烏國納入近代社會的軌道,同時也摧毀了傳統手工業,近年在旅遊業刺激和國家扶植下重生。伊斯蘭藝術那麼繁復,一針一線繡掛毯,一錘一鑿捶打銅盤,一筆筆畫出細密皮畫,手工業像是絲綢之路柳暗花明的歷史饋贈。

深入塔什干 細品中亞風情
新城Minor清真寺潔白高雅。

清真寺遍布 逢主麻日禮拜

哈茲拉提‧伊瑪目廣場是塔什干最宏大的伊斯蘭宗教建築群,包括清真寺、經學院、塔什干首任伊瑪目阿布‧巴克拉‧哈茲的陵墓,是國家宗教中心。嶄新的哈茲拉提清真寺是塔什干最大的清真寺,大穹頂鑲著伊朗藍瓷磚,在光與影中熠熠生輝。精美的檀香木廊柱來自印度,綠色大理石來自土耳其。兩個宣禮塔高58米,色彩斑斕地統治著天際線,但卻從來沒有響起過伊瑪目的喚禮聲,像一個沉默無語的巨人。

烏國90%人口是穆斯林,獨立後,伊斯蘭信仰迅速填補共產主義留下的空白,強硬派伊斯蘭分子企圖將烏茲別克變成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。2005年爆發安集延武裝騷亂,169人死亡。之後政府禁止塔什干每日五次的宣禮,同時又修復和興建了眾多清真寺和經學院,安撫民心。

在布哈里經學院對面,宏大的尖塔和清真寺中間,一座小博物館很不起眼。穆斯林世界最神聖的經文手稿——伊斯蘭教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整理的《古蘭經》,幾個世紀以來在不同強權手上傳遞,今天終於攤開在房間中央的讀經壇上;透過玻璃罩,泛黃的書頁上寫滿紛飛的古老經文。一位老人觀看經書,喃喃祈禱。

在奧斯曼領導時期,為了統一散軼各地的《古蘭經》,下令編纂整理了統一的古蘭經,一共抄寫五本,分別收藏在麥加、麥地那、大馬士革、巴士拉和庫法。帖木兒遠征掠奪中獲得巴士拉《古蘭經》,收藏在撒馬爾罕。655年,奧斯曼被叛亂的手下殺害,傳說當時他正在閱讀這本《古蘭經》,上面沾染著他的血跡。沙俄征服後將經書帶到莫斯科,為了向突厥斯坦的穆斯林示好,1924年列寧將它歸還給塔什干。

周五主麻日,成年男子要進入清真寺做禮拜,先進沐浴房清洗。清真寺大殿與庭院內擠滿了跪拜的人群。大殿巨大的穹頂上、內牆面和地毯上都裝飾繁複的蔓草花卉和抽象圖案,碧藍色的鑲嵌畫發出溫潤的光澤。穆斯林們整齊地面向麥加跪拜,主持人伊瑪目誦唱一段《古蘭經》章節,完成一系列的儀式,誦經的聲音在禮拜殿內縈繞。

主麻日時,清真寺周邊也是世俗活動中心、臨時集市和露天茶室,大排檔賣羊雜羊頭烤肉、石榴汁酸奶刨冰等。地攤充斥著中國製造的衣帽鞋襪鍋碗瓢盆。有人在行醫,給患者按摩、拍打身體,必須伴隨著誦讀特定的古蘭經經文,誦經也是治療的一部分,前來診治的人絡繹不絕。清真寺背後是一片墓地。圍繞一座座清真寺,人的生老病死都涵蓋其中了。

深入塔什干 細品中亞風情
新城中心帖木兒廣場,帖木兒雕像。

新城中心 拜會精神領袖

我們以為塔什干地處大漠,是黃沙遍野、乾燥缺水的荒涼之地。其實塔什干綠洲水源豐沛,光照充足,水果很多。老城遍種桑樹、石榴樹、柿子樹,初夏掛滿桑葚,路人伸手摘下就吃。

從伊斯蘭風貌濃郁的老城來到新城,像是2000年幽遠歷史的時空穿越。新城區是1966年大地震後興建的,街道平直寬闊,廣場、紀念碑、噴泉、法國梧桐林蔭道一應俱全,滿城鬱鬱蔥蔥。議會大樓、國家博物館、國家劇院等都是蘇式的幾何體組合,檐角門窗外牆裝飾烏茲別克元素。

深入塔什干 細品中亞風情
帖木兒博物館。
深入塔什干 細品中亞風情
帖木兒博物館內部大廳。

新城中心在帖木兒廣場,數條大道發散出去,通向城市的各個方向。15世紀的突厥征服者帖木兒策馬銅像高聳,以睥睨一切的征服欲望堅定地向著遠方。這座雕像的變遷記載了塔什干的歷史。最初立的是沙俄時代塔什干統治者康斯坦丁‧考夫曼將軍手握長劍的雕像。前蘇聯時代列寧塑像取而代之,1947年換成史達林像,1968年布里茲涅夫當政時再被馬克思取代。人們知道這個雕像將會被推倒,但不知道會由誰來取代。塔什干迷失了方向,直到1993年,帖木兒才踉蹌殺出,成為烏茲別克獨立後的民族精神領袖。

獨立廣場是烏國自由獨立的象徵,獨立紀念碑由一個有烏國邊界的銅地球儀、方尖碑和「幸福的母親」雕像組成。母親懷抱的嬰兒象徵烏國的誕生與未來。廣場東部,16根白色大理石柱組成雄偉的人權紀念拱門,門上方是展翅欲飛的吉祥鳥鶴的雕像;鶴在烏國是和平安寧的象徵,也是國徽的主要圖案,許多重要建築物樓頂都有鶴雕像。

深入塔什干 細品中亞風情
獨立廣場16根大理石柱組成人權紀念拱門,上方是吉祥鳥鶴,正前方是獨立紀念碑。
深入塔什干 細品中亞風情
塔什乾小學生在獨立廣場上課。

廣場北部長明火永恆,紀念戰爭中犧牲的烈士、和為祖國自由與獨立獻身的先輩們。木雕長廊上有榮譽簿,刻著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犧牲公民的名字。塔什干1966年4月26日發生芮氏7.5級地震,幾乎被夷為平地。紀念碑的時鐘雕塑,停留在地震發生時間5:24。

根據國家歷史博物館展示,七世紀末,阿拉伯軍隊越過阿姆河,先後征服了花剌子模、布哈拉和撒馬爾罕,攻入塔什干,並逼迫當地人皈依伊斯蘭教,中亞被阿拉伯帝國在文化上徹底征服;之後是蒙古人成吉思汗入侵,突厥人帖木兒占領。老照片再現了古絲綢之路駝鈴清脆、驛站喧囂的商旅生涯;大航海時代,商道從陸路轉移至海上,中亞衰微,最終被俄國征服。以遊牧、綠洲農業為主的「綠洲文明」無法創造雄厚的經濟積累,難以建立並維繫統一強大的國家政權以抵禦外國攻擊,難以逃脫繁榮後被覬覦繼而摧毀的多舛命運。

深入塔什干 細品中亞風情
羅曼諾夫王子宮,主人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孫子,一位傳奇人物。

走過步行街,河東岸有一座羅曼諾夫王子宮,主人是尼古拉‧康斯坦丁諾維奇‧羅曼諾夫大公。他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孫子,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堂弟、康斯坦丁大公的長子,1850年出生於聖彼得堡。他為了一個美國女人而背叛家人,被放逐到塔什干。

羅曼諾夫用個人財富贊助了許多塔什干慈善和創業項目,幫助改善環境,建設現代工廠,成為出色的工程師,還修了兩條運河;其中「尼古拉斯一世皇帝運河」灌溉了吉扎克和塔什干之間幾萬畝荒原,種植棉花小麥,成就了一番事業。1890年羅曼諾夫建造這座宮殿收藏藝術品,1919年被充公。

他和不同女人生了很多兒女,其中一對孫兒女隨母改嫁改姓。在尼古拉二世全家被蘇共處決後,這對孫兒女──基里爾王子和娜塔利婭公主,成為羅曼諾夫家族僅有兩個留在蘇聯的血脈遺留,並親眼見證前蘇聯解體。

深入塔什干 細品中亞風情
華麗的東正教堂。

民族混雜 種族衝突頻發

抓飯是烏茲別克文化的一部分,婚喪嫁娶時,見到許多人圍著熱氣騰騰的大鍋吃抓飯。塔什干電視塔附近有一家抓飯中心,開放式廚房有七口生鐵大鍋,用柴火燒飯。米粒飽滿圓潤,配羊肉、胡蘿蔔、鷹嘴豆、葡萄乾和香料,澆上羊油,噴香也油膩。

從烏國東部經塔什干到西南部,有河流或高山積雪的地方才有綠洲,它們之間被了無生趣的半荒漠阻斷。我們從塔什干出發,乘高鐵向西進入撒馬爾罕、布哈拉、希瓦。從塔什干出發向東,翻越天山進入中亞的心臟地帶──費爾干納盆地,是《史記》中大宛國舊地,張騫描述的汗血寶馬產地,距浩罕不遠。這片中亞最肥沃的農耕帶,被塔吉克、烏茲別克和吉爾吉斯三國分占,每個國家的領土上都散落著其他國家的飛地,是宗教和民族矛盾交織的地區。

我們在中亞旅行中聽到、看到不同民族彼此並不喜歡對方。前蘇聯的民族識別和民族分治相互制約政策,導致塔、烏、吉三國邊境犬牙交錯,奇怪的分界線切開族群,使同源民族跨國而居,人們的身分認同模糊而游移。

這種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的複雜局面,造成種族衝突頻發,甚至武裝騷亂;例如2010年烏茲別克人和吉爾吉斯人爆發大規模衝突,數百人喪生。所以海關給外國人入境編號,路上有荷槍實彈的檢查崗,出關時海關會查看旅館的每日住宿證明。

烏茲別克在漫長的混亂、破碎、壓抑的歷史之後,需要重塑自己的民族和國家意識。14至15世紀帖木兒帝國是烏國最引以為傲的時期,於是官方樹立帖木兒形象凝聚人心,以許多紀念碑、博物館和街道名稱膜拜他。

奇怪的是,帖木爾非烏茲別克人,是突厥人。他死後帝國走向衰落,16世紀烏茲別克人的真正祖先昔班尼乘機南下,擊敗帖木兒後裔,占領了今天的烏茲別克。後來,昔班尼王朝分裂為希瓦、布哈拉和浩罕三個汗國。烏國人的生活早已和帖木兒無關聯,帖木兒帝國崇尚的波斯文化也被烏茲別克民族主義所替代。

撒馬爾罕的雷吉斯坦廣場後面有一座平台,上面竪著幾座昔班尼時代的墓碑,墓地破敗乏人問津。昔班尼部落占領的數百年里,封閉的農牧國家毫無建樹;如果承認昔班尼是本民族的祖先,帖木兒帝國的輝煌將不屬於烏茲別克。今天以帖木兒為尊,難道真正祖先昔班尼是侵略者?

地鐵站
博物館
地震

上一則

旅遊爆棚 航班減少 旅客遭殃


下一則

遊優勝美地 看瀑布賞奇岩
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